農產品面向市場的渠道越來越多元化,《2021全國縣域農業農村信息化發展水平評價報告》顯示,農產品電子商務異軍突起,縣域農產品網絡零售額占農產品銷售總額的13.8%;《數字農業報告:中國農村電商的發展經驗》指出,作為鄉村振興和數字農業發展的“標配”,農村電商促進了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,成為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“領頭羊”。
質量興農、綠色興農、品牌強農,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在促進地區發展、帶動產業升級方面的重要作用已得到充分認可。而電商,正是擴大、放大品牌這種聯農帶農效應的有效途徑。未來電商如何更好地促進品牌農產品上行?更加規范化、常態化是趨勢。
2021年直播領域頭部主播的轟然倒下,給很多品牌在渠道構建上敲響了警鐘,過度依賴外部主播不利于品牌護城河的搭建,增加了市場風險,因此2022年農產品電商直播帶貨“去超級主播化”是大勢所趨。
而隨著人社部、中央網信辦、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共同發布互聯網營銷師國家職業技能標準,帶貨主播成為正式工種,開啟了直播從業人員職業化的新篇章。據現有23家直播平臺數據統計,目前網絡主播數量超1.3億,并且還在以日均4.3萬人的增數增長,其中有一個主播群體值得關注 — —農村主播(農民直播銷售員),以2020年末的統計數據來看,農民主播每個月都以萬為單位持續增長。
農產品本身附加值就有限,如果再花費頭部主播的高額渠道費用,品牌則很難實現盈利。農民自播,拉近了農民與市場的距離,使農村各類特色農產品賣得更遠,賣得更好。同時,“直播帶貨”倒逼農民轉變生產經營方式,有助于加速傳統農業轉型升級。未來農村直播電商的趨勢會朝著優質化邁進,是從內容創作、場景化布局到專業化人才、標準化產品以及直播常態化的全方面擇優式升級。